首页

舔鞋的女奴

时间:2025-05-26 10:48:07 作者:上海“五五购物节” 激活消费市场新动能 浏览量:46249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

  建议用高考经验改革硕士研究生初试方式

  近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成绩陆续公布,“上岸”成为网络热词。作为一名来自高校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长期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因此非常关注硕士研究生的招录方式。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吴仁彪带来了用高考经验改革硕士研究生初试方式的建议。

  硕士研究生初试复杂程度远超高考

  吴仁彪表示,研究生招生工作是保障教育公平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博士研究生已经逐步实行“申请-审核制”,硕士研究生则采取初试加复试的方式,其中初试主要采取笔试方式,复试采取面试方式。

  吴仁彪在调研中发现,硕士研究生初试规模约为高考人数的一半,2024年硕士研究生初试人数近450万,但初试的复杂程度却远远超过高考。“高考主要采取国家或省市统一命题方式,命题科目很少。研究生初试除了极少数统一命题科目外,还有大量自命题科目。”以2024年为例,全国统一命题科目仅25门,但自命题科目有28874门,涉及879个单位,平均每个单位自命题科目33门,5个单位150门以上,最多的单位170门。

  自命题初试存在明显弊端

  吴仁彪表示,研究生考试属于国考,但正因为有如此多的自命题单位和科目,所以每年各命题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压力巨大,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对此,教育部2024年2月5日下文(教学司函【2024】6号),要求全国各地开展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问题整改工作。

  “自命题初试最大的好处是通过个性化命题,选拔更优秀的人才,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吴仁彪分析,各单位自命题考试参考书通常为本单位本科生教材,对外单位考生不公平。其次,自命题科目太多,导致工作量太大,也容易通过个性化辅导泄密。同时,阅卷人全部来自命题单位,容易衍生腐败。“因为各招生单位考卷不一样,自命题初试最大的弊端是不利于调剂招生,也不利于划全国初试合格最低线。”

  可分步实施硕士研究生初试统一命题

  硕士研究生考试怎么考?吴仁彪建议,硕士研究生招生由于有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因此可以适当区分定位。高考既有全国统一命题的,也有各省市自己命题的,保留个性化发展空间,值得借鉴。

  具体来看,初试看基础,因此尽量采取统一命题方式,由学科评议组和专业学位教指委统一选定考试参考书。各省市考试院分工协作,负责部分命题工作,原则上承担本区域内学科或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在全国处于前列的命题任务,学科评议组和专业学位教指委也可以参与指导。吴仁彪表示,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和高校开展这方面的尝试。

  复试着重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可以开展个性化考试。各招生单位可以在招生简章中公布复试参考书,面试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吴仁彪建议,硕士研究生初试统一命题可采取分步实施的做法,如对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在100以上的先统一命题,再推广到50和20。授权点数在20以下占自命题科目数极少,可以继续采取自命题方式或多单位联合命题方式。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统一命题考试科目采取统一阅卷方式,防止阅卷腐败问题;可以借鉴高考模式,各招生单位既可以采用统一命题试卷,也可以自命题,给高水平大学更大自主权。——吴仁彪 【编辑:房家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张惠强当选广西玉林市市长

这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缪炜与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合作完成。缪炜21日受访时表示,上述基因组和基因目录作为高海拔水生微生物资源的重要资源库,蕴藏着发现新的微生物谱系和功能的潜力,有助于拓展对全球微生物物种、遗传和功能多样性的认识。

西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姜杰一审被判死缓

[#官方回应郑强事件#]#当事人回应举报郑强# 近日,一网友举报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与其前女友有染,引发广泛关注。10月11日,举报人对@中国新闻周刊 称,2015年7月的一天凌晨,郑强给其女友打电话被他发现,几个月后双方分手。举报人称,今年3月他和郑强见过一次面,对方劝其慎重,今年向有关校方和纪检部门反映过,至今没有结果。

司法部部长贺荣会见越南公安部部长苏林和越共中央内政部部长潘庭濯

上半年,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保持必要支出强度,适当加快支出进度,全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资金需求。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主要支出领域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7万亿元,增长4.2%;教育支出2.03万亿元,增长0.6%;农林水支出1.15万亿元,增长6.8%;城乡社区支出1.05万亿元,增长8%;住房保障支出3973亿元,增长2%。

中方谈中刚建交60周年:两国始终风雨同舟

圆桌会主题为“产业合作谋发展 勠力同心促共赢”,旨在加强中国—东盟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成果,推进中国—东盟产业合作提质升级。中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政府官员、“两国双园”管理委员会和项目业主、中外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参加会议。

强监管来袭:国信证券18天收两份警示函,券商密集接罚单

侯艳琪表示,中国东盟拥有20亿人口,在分享超大规模市场、发挥经济互补优势、合理配置资源要素等方面具有广泛共同利益。展望未来,我相信,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将继续提质升级,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走深走实,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强劲动能,为亚太乃至更广阔地区的和平稳定、持久繁荣做出积极贡献。(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